023-88660179
新闻资讯:

联系我们 / CONTACT US

双恩工业技术(重庆)有限公司

电话:023-88660179

传真:023-88660179

手机: 13637863228

公司邮箱: shuangen99@126.com

公司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龙湖紫都星座A栋2409-2411

网址:www.cqshuangen.com

邮编:401147

行业新闻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>行业新闻

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走向世界——新中国机械工业75年成绩斐然

发表时间:2024/10/9 9:24:16

导语: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围绕中社部“强国复兴有我”宣传主题,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开展“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走向世界——新中国机械工业75周年巡礼”系列宣传活动。


  编者按: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围绕中社部“强国复兴有我”宣传主题,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开展“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走向世界——新中国机械工业75周年巡礼”系列宣传活动。

  系列宣传之“献礼篇”以整体展示机械工业建国75年来,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,在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全行业为稳增长保全局和建设制造强国,勠力同心、攻坚克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重大成果。

  以此向祖国75周年华诞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敬意与诚挚的祝福,并激励全行业在新的发展道路上,继续书写“强国复兴有我”的辉煌篇章。

 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走向世界

  ——新中国机械工业75年成绩斐然

  本文作者: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

  党委书记、会长 徐念沙

  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,是各行业产业升级、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,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发展、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产业。新中国成立75年来,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我国机械工业经历了白手起家的创业艰辛,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改革,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的严峻挑战,经历了产业调整升级、提质增效、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变革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实体经济重要支柱性地位,强调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型产业壮大、未来产业培育,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我国机械工业迈上了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。机械工业正在形成由大变强的发展态势,行业开始由全面跟跑逐渐进入局部并跑、少数领跑的新阶段。

  一、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

  新中国成立之初,机械工业企业数量为3119家,此后数量持续增加,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。截至2023年末,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(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)数量已达到12.1万家,约占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四分之一。职工人数由1949年的10.7万人,增至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约1870万人,累计增长174.8倍,占全国工业职工人数的24.1%。资产总额由1995年有记录以来的1.67万亿元,提高至2023年的36万亿元,累计增长21.6倍,年均增长11.6%。


  机械工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由1990年的3379.2亿元,增至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9.8万亿元,占全国工业的22.3%。年度实现利润总额,由1952年机械系统企业的1.48亿元,增至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合计的1.8万亿元,占全国工业的22.8%。


 二、生产能力显著提升,主要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

  新中国成立初期,机械工业基础薄弱,具备生产能力的产品数量少、水平不高。改革开放后,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,我国机械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,2009年机械产品产销额首次跃居世界第一。此后继续保持产销量领先,并有一批代表性产品稳居世界首位。

  汽车:1956年我国生产第一辆汽车,当年产量61辆;至2009年,年产量超过1300万辆,跃居世界第一;2023年汽车产量为3016万辆,连续十五年居世界第一位。

  发电设备:1951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仅为0.16万千瓦;2006至2018年间,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十三年超过一亿千瓦;2023年发电设备产量超过2亿千瓦,达2.3亿千瓦,稳居世界首位。

  金属加工机床:1949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年产量为0.16万台;至2009年,年产量达到79.92万台,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,此后一直稳居世界首位。

  内燃机:1949年我国内燃机年产量为0.74万千瓦;至2023年,年产量达到24.1亿千瓦,累计增长32.5万倍,稳居世界首位。

  大中型拖拉机:1958年我国生产第一台拖拉机;至2007年,年产量达到20.31万台,约占全球产量的20%,跃居世界首位;2023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量为38万台,稳居世界第一,我国农机装备国内市场供给率达到90%以上。

 三、外贸出口成绩亮眼,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

  新中国成立初期,制造能力薄弱制约机械工业贸易发展,机械工业出口基本空白,1953年机电产品合计出口额仅0.14亿美元。改革开放后,依托不断夯实的产业基础与持续提升的制造能力,机械工业全面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,机械工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,2006年首次实现贸易顺差,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大关。2023年,机械工业出口总额达到7830亿美元,实现贸易顺差4785亿美元,占全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8.1%。


  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,机械工业在高技术、高附加值商品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,特别是近年来,主机、整机类产品出口增势明显、带动作用增强。2023年,电动汽车、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“新三样”产品2023年合计出口1.06万亿元,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。汽车整车出口522万辆,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。

  截至2023年,我国机械装备已参与到全球2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建设与发展之中,中国装备、装备全球。

 四、体系健全完备,重大装备供给能力显著增强

  经过70余年的不懈奋斗,机械工业已经建成了产业门类齐全、产品品种丰富、具有巨大规模、具有相当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、成套水平不断提高的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居各工业领域前茅。同时,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积累。从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到深海钻探的“国之利器”,从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装备到领先世界同行第三、四代核电技术,从各种高端工程机械到精密制造的“工业母机”,从万吨乃至数万吨的巨型液压机到高端冷热连轧机组,从百万吨级乙烯成套设备到十万立方米等级的空分